第171章
“皇爷爷身体不好,堂姑父被皇伯伯请去盛京,所以没来参加我们的婚礼。”赵槿略微提一句,不让俞荷跟着他难受,心里实在担心皇爷爷的身体。
“我说师父只说他来不了。这么说,我阿爹阿娘真在三里铺等我们吗?”俞荷开始穿衣服,又俯身亲亲他,道:“槿,谢谢你,要不是你记着,我都忘了。”
俞荷穿戴整齐,出来外间叫翠竹翠兰给她盘头发。
俞荷将首饰柜打开一层层看了看,找了一套黄金首饰。
“随便盘个头发,带这一套金簪,项圈和手镯。”
“是。”
翠兰梳个简单的盘发髻,翠竹帮忙发髻中间戴上凤凰簪,旁边簪上两只金蝴蝶。
俞荷满意的看着镜子,又往发髻两边带了两个金镶珍珠的蝴蝶结,简单又大气,大红金色牡丹团纹短衫戴金项圈真美,再戴上这对龙凤镯,阿娘见了肯定更高兴。
赵槿收拾好,穿一身大红云锦祥云纹大袖常服,头戴金冠,足蹬皂靴,仪表堂堂,器宇轩昂,背着手阔步出来。
“小王爷,你看,我这样打扮好看吗?”俞荷给他展示自己的项圈和金手镯。
玉白的笑脸和手,戴的金灿灿,一身红裙,俊秀美丽,朝气蓬勃,像个新娘娃娃。
“好看。”赵槿握着俞荷的手,亲亲她光洁的额头,笑着说:“走吧,马车在大门口等着。回门礼常瑞昨天就准备好,有金猪一只,烧酒四瓶,活鸡猪肉生菜等……”
“谢谢。”俞荷挽住他的胳膊,笑着说:“走,回去要不要住一晚?”
“看你。”
当然是不可以,新婚要守家一个月,不能在外面过夜。
俞荷赵槿牵着手出来,看到门口三辆马车,赵槿扶俞荷坐上第一辆马车,后面两车都是回门礼。
三里铺,俞有地李二娘成文成城大清早就让人等在路口,昨天赵槿派人来说今天上门,他们就知道俞荷只怕是忘了。
等赵槿俞荷的马车一到,成文成城迎了出来,连鱼连生在旁边放鞭炮爆竹。
“大哥,小弟!”赵槿抱拳行礼。
“妹夫,妹妹,快请进。”成文还礼,笑着说:“爹娘昨天就盼着你们来。”
这里原来的十四间矮房前俞荷又起了一座三进的四合院。
大门开在东南角,进门是五福影壁,进来是一进院,五间倒坐房,两面厢房,进垂花门,五间高大的正房两边耳房厨房,左右各三间厢房耳房子。
院子很大,围了一个四方的花园,种着从两株俞家村院子里剪来插扦的木槿花,牡丹,芍药,百合月季和菊花,后院的后罩房专供女眷居住。
俞有地李二娘听到鞭炮声,知道人来了,正房里迎出来。
“阿爹,阿娘,你们什么时候来的?”俞荷上前一步牵着李二娘的手。
“你阿爹要回万县,我也就跟着回来。”女婿给俞荷没说吗?
“真好。阿娘你跟我回去住一段时间。”
进了正堂,赵槿给俞有地执晚辈礼,正堂挂仙鹤图,正对门的大桌子上摆着水果点心,两边各放一张太师椅。
俞荷和赵槿旁边的小靠背椅上坐好,成城给他们倒茶,大家一起坐下说话。
小谭顾嬷嬷常瑞领着人将回门礼搬进来,屋里顿时热闹,厨房帮忙的李香带着芋圆来抬东西,朝云朝年朝勤朝念四个跟着进来给俞荷赵槿行礼。
俞荷给小朋友们挨个儿发了好彩头的荷包,也把桌子上的点心和橘子苹果分给他们。
“俞荷姐姐,你今天好漂亮。”朝念盯着俞荷的金灿灿的首饰看,笑眯眯的说。
“谢谢朝念夸我,以后小念也给自己买。”
“嗯嗯。”朝念萌点头。
“姑姑带的是金子和珍珠。”不怕生的芋圆笑呵呵的说,“我见过小珍珠。”
“芋圆,打开你的荷包,看看里面有什么?”俞荷点点芋圆的小鼻子,小家伙又胖了。
芋圆看母亲不在,将手里的苹果给朝年拿着,打开荷包,惊叹道:“哇,是金子,金花生和金瓜子,耶耶!”
“阿娘,姑姑给我金子啦!”芋圆跑着去厨房给李香看他的金子。
陪着俞有地成文成城父子说话的赵槿,看一眼和孩子们玩在一起的俞荷,眼里带了笑。
“……岳父留在万县,对我很有帮助,就是仕途上对您有影响。”
“哪里。我在那都一样。对你
和俞荷好,我就在万县多待几年。”
赵槿和成文说起翰林院的事,边境政策,朝臣们的意见,父子四个相谈甚欢。
俞荷跟着芋圆去厨房看午膳,又带着他们捣鼓花园拔草锄地。
摆饭前,赵槿让常瑞准备敬茶,请俞有地李二娘上座,拉着俞荷跪下向岳父岳母行跪拜大礼。
“阿爹,阿娘,请喝茶!”赵槿敬茶,俞有地一下红了眼眶,李二娘也激动的起身扶人。
赵槿敬了茶,俞有地李二娘分别给女婿一个大封红,俞荷乖巧陪着磕头,跟着起身。
饭菜准备妥帖,大家入席吃饭。
赵槿俞荷陪着俞有地李二娘成城成文连生连鱼坐一席。
厨房里李香顾嬷嬷几个一桌,给常瑞在前院客厅摆了两桌,都是一样的菜。
吃过饭休息了一会儿,俞荷带着赵槿去山脚下看她的猪圈,猪圈现在不养猪,改成粮仓,将家里的花猫和小黑抱过来这边养着抓老鼠。
养猪场在五十里铺,那边现在养着五百头猪,附近农户跟着养了三千多头,去年少部分做火腿,其余的做米粉的配菜,肉档开在南街,就在丹慧照看的粮食店附近。
“第二茬红薯,七月种十一月采挖,一亩地能收上千斤。”
“玉米大豆牛皮菜能种,甜菜收成不好——”
赵槿拉拉俞荷,来一句,“你不是不让我和你谈公事想休息几日,怎么又和我说起种地来。”
“那我们回去吧。”俞荷看看自己的庄子,回去家里呆着看不见,就不会在想。
俞荷来和爹娘说他们要回去,俞有地看看天色,将赵槿带来的礼该回的回了,又添了一车的五谷杂粮,果子菜蔬,带着一家人将女儿和女婿送到三里铺的村口上了马车。
“阿娘,一个月后我去万县找你和阿爹。”俞荷头从车窗里探出来笑着和李二娘说:“你和阿爹好好的在万县等我,我的米粉作坊还要开,阿娘,你有空就去南镇作坊帮我看看。”
“好。”李二娘小跑着过来,看着金灿灿的小女儿,笑着说:“你放心,都给你守着呢!”
“岳父岳母请留步,一月后我带俞荷再来看你们。大哥和成城也保重。”
“妹夫慢走!”俞成文笑得没心没肺,朝车上的俞荷挥挥手。
“大哥,成武哥都有宝宝了,你也要抓紧。”俞荷说完,连忙放下车帘坐好。
刚好赵槿进了车厢,笑道:“你这样陷害你大哥,真的好吗?”
“有什么好不好,男大当婚女大当嫁,女子二十二岁不成亲就要交税,大哥今年都二十五了,阿爹阿娘不好说,我催催,怎么了!”
俞荷拉拉自己的裙摆,给他让出位置,脱了手镯要给他戴。
赵槿就喜欢这头头是道,调皮自信的样子,让人有种错觉,仿佛她说的话真就百分百都对,在大堂兄几个人面前,她又是温婉娴静,端庄娇美的千金贵女像。
不对!
“你什么时候研究过《大周律》,还知道女子二十二岁以上就要被拉郎配。你,存了什么心思?”赵槿将人抱在怀里,俞荷锤他,小心她的衣裳别压皱了。
“六七岁的时候吧,我阿爹专门给我买的刑狱书,还给我看专门讲豪门贵胄规矩的《白小姐》,只是我小时候贪玩,不喜欢繁文缛节,读的不仔细。《伤寒论》我倒是会背。”俞荷说着说着想起师父给的回礼是一本印刷版的《伤寒论》。
“我师父是不是——”俞荷说着连忙住嘴,这可能是小王爷和师父的秘密。
“怎么了?突然嘴这么严。”赵槿低头看她,摸摸红彤彤的小脸儿。
“没什么。”俞荷笑着摇头,眼睛骨碌一转,这个马车好像挺稳。
这分明就是有什么。
“小荷花,我不喜欢你说着说着就断了。”赵槿低头摸摸她的唇,看着俞荷的眼睛说。
俞荷亲他,“我也不喜欢你叫我小荷花,我叫俞荷,大名字和小名字都叫俞荷。”
俞荷点点他的下巴,凶凶的说:“我的名字,你不可以分开叫。”
俞荷贴着他的耳朵小声说:“我觉得你叫我小荷花就是想要……可你明明耍的我团团转。”
两个人哗的一下脸都红了,赵槿的手僵在空中,气氛古怪。
“乖,本王是为你好。”
“我一点也不好!”俞荷头埋在他怀里,丧气的说:“我心里难受,我怀疑小王爷是不是有别的容貌身段更出众的姐姐疏解,才每次到关键时刻都能忍住。”
“我听村里的婶子说,男人都是急死鬼,上了床恨不得吃了你,分明说的不对,你就不是这样的。”
“我是。”赵槿气笑了,原来,他听的那些情话都是听村妇聊天听的,都不是她自己动脑筋想来的,真是白……随即捉住她的手,让她自己感受。
“这不算什么,我好几次也发现了。”俞荷搂着他的脖颈,往上坐了坐。
“你一定遇到过更美的姐姐,才不愿意和我……呜呜呜……”
赵槿忙给她擦眼泪,“怎么说哭就哭,这是真伤心了。”
“呜呜……”俞荷开始真哭,阿爹阿娘在万县,阿爷阿奶在俞家村,哥哥们在盛京,一家人离的好远,她要在象郡,还要经营各处的生意,要好久才能见一面……
要是能不嫁人,呜呜,她一定留在家里,气阿奶,骗阿爷,阴阳怪气叔叔婶婶,收拾姐姐,调教妹妹,哈哈,做个小气鬼万人嫌。
赵槿绷着脸,这是气的连身体都在抖。
“夫君,我听说,你们十四岁就有女官服侍——”
“我没有。我小时候一直身体不好。不管在延州还是去了盛京,我都是一个人。”赵槿心里突然一下有个冲动。又想起皇爷爷和堂姑父的信。
俞荷哭累了,窝到他怀里,开始睡午觉,心道,这人不能闲,闲下来就想睡觉,她一天能睡十一个时辰,剩下的一个时辰用来吃饭。
睡着了,俞荷松开手。
赵槿心里一阵失落,爱怜摸摸她柔顺的头发,帮忙卸了金簪和项圈,让她舒服的靠在自己怀里睡。
“主子,到家了。”
“开中门,直接进正院。”
“是。”车帘严严实实,也没听到主母的声音,常瑞低头示意大家轻声。
进了正院,赵槿挥退翠竹几个大丫鬟,抱着俞荷直接进了他们的房间。
小谭跳起来看了一眼,只扫到一个裙摆,和顾嬷嬷小声说:“小姐准是睡着了。”
顾嬷嬷觉得未必。
小谭顾嬷嬷跟着下去收拾,整个正院就他们两个人。
赵槿解了衣裳,俞荷还没醒,抱着她进里间泡温泉。
俞荷觉得自己这个梦做的好奇怪,热,好热,快喘不过气了,小王爷这个树妖花腾一样缠着她,这是趁睡觉要捂死她吗?
不好,他居然拿锄头在挖莲藕,可真不是个好东西,给他,他偏偏不要。
“嗯……”又好舒服了。
赵槿大喘着气将人压在身下,声音低哑的说:“小荷花,再不醒来,我就要——”
“槿……”嗯,他是真的要弄死她,下手重的像打架一样。
俞荷悄咪咪睁开眼睛,看着因她而动的人,将身体偎进他怀里,“槿……”
“醒了?”赵槿抱着人站在温水下淋浴,染上情欲的眼睛盯住她。
“槿——”
“我在。”赵槿抱着她大步走出浴室,回到床上抱着人仰躺着。
俞荷翻身压着他,笑着说:“我要报仇。”
“什么仇怨,本王以身相抵。”赵槿点点她的鼻子,宠溺的笑着搂着她的腰,往上蹭了蹭。
“哦——痛!”俞荷忙低头看。
“你怕不是属猪的吧?”
“我属龙。”看到自己的杰作,赵槿低低的笑着,将身体挪了挪。
嘶,痛。
“俞小荷,你真的准备好了?”赵槿抱着她,贴着她的耳朵,问。
感觉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,俞荷羞了,又故作镇定的点点头。
赵槿抱她……
不
知道什么时辰,俞荷醒来,难言的感觉一直持续,好像——一直都在。
……
天微微亮,男人搂着她入睡。
守了一夜的小谭和顾嬷嬷相顾无言,红着脸下去休息。
回到后院房间,小谭实在兴奋的睡不着,隔壁房间的顾嬷嬷又如何睡得,听着门响也没动。
小谭抱着自己的被子悄悄地摸上床,兴奋的说:“小王爷真勇猛,一夜五次。小姐会不会怀上小世子。”
“顾嬷嬷,我们是不是很快就要帮小姐带孩子了。是娇娇软软糯糯的小姑娘,还是上天入地要练武打仗的小小子呢!”
“你觉得,会是男孩还是女孩?”顾嬷嬷同样期待的问。
“男孩。小姐希望哥哥保护妹妹。”小谭斩钉截铁的说。
顾嬷嬷开始想,长得像他父亲一样高的小男孩,长了一张和母亲八成像的笑脸,性子随小姐才好。
“小世子一定很可爱,男孩一般性子随母亲,女孩性子像父亲。”
“嗯。要是男孩性子也随了小姐,那可真是无法无天的主。”小谭觉得这样更好玩。
亲密之后,夫妻两个都害羞了,吃过早饭赵槿去巡抚府办公。
俞荷抱着肚子傻笑。
送嫁的人终于到了白水镇,又听说俞荷给大家都带了礼。
接到信来镇上接人,刚好一家两个人抬一个绑红缎带的竹框,里面装着香米酒水茶叶和耐放的苹果,有五十来斤。
“这俞荷和小王爷也太多礼了,说是村里八十五户都有,算上我们足有一百三十多份。”张杏一落地才被告知有伴手礼。
晕头转向的俞有花何尝不这样想,笑着说:“孩子见大家舟车劳顿,心里高兴。都收着,收着吧!”
大家一高兴都到常青这里领,明辉也带领了给俞梅的那份,又接上俞有丽元娘张氏王氏去回镇上,张氏王氏急着赶车回县里。
俞有钱跟着回来,和唐大丫俞有粮俞桃桃赵娟龙龙俞丹丹一起回家。
他一进门见了马三面就说:“阿娘,郡王府大的很,占多半个街道,后门出去就是大湖,府里有温泉,假山和园子。说是四进,其实是五进的大院子,这次小王爷成婚,象州各地的官员学子百姓都来了。”
“小王爷专门在南街摆了三天的流水席,皇太子的嫡长子,几个王爷的嫡长子,还有受宠的明月郡主,盛京的各府公子都参加了他们的婚礼。”
“小王爷安排我们送亲的直接住的官驿,听说我们第二天就回,周王妃娘娘特地在郡王府设宴招待了我们。俞荷也陪我们吃了晚饭。”
俞有钱说的绘声绘色如自己亲临,不知不觉家里人都来听,见过的心里附和,没见过的想象着这宏大的场面,也跟着高兴。
“看了俞荷成亲,阿娘阿爹,我得好好挣钱了。”俞有钱才发现连大门口都站满了人,顿觉口干舌燥又有些羞囧,急忙进厨房喝水去。
来的都是各家得了礼的婶子婆婆们,每个人都和马三面俞重说俞荷嫁得好,郡王府礼数周全。
也有说书先生将俞荷的经历编成一本叫《平南郡王妃》的故事,在茶馆酒肆街坊里传扬。
这以后,以俞家村为中心,方圆百里的平常之家更重视善待家里的女娃。
每次听大家夸俞荷改变了附近女孩的命运,马三面都谦虚的说:“是大家日子好了。亲生父母,又怎么舍得苛待自己的孩子。”
“那不一样。有的真就不是人。好在全村互相监督,孩子才好过些。”张杏要和她辩论。
同年冬月,俞荷以赵槿的名义捐款和杨知县合作,在白水镇开办了一个官办学堂。
第172章
俞荷睡了半天,傍晚起来去厨房点了三合一臊子油泼面,熬了黄芪鸡汤,等赵槿回来。
赵槿一身官服回来,俞荷连忙吩咐翠竹上菜。
俞荷跟着赵槿进内室解玉带帮他换了宽松的月白道袍,从身后抱住他。
赵槿一笑,转身回抱她,看着她笑面如花,温柔的摸摸她的耳朵,“想我了?”
“嗯。”俞荷头埋在他怀里。
赵槿低头贴贴俞荷的额,道:“我让常瑞给你交账,内院的事都由你处置。有你在我会放心。”
俞荷依恋的看着他,“好。”
翠竹将晚饭取回来,俞荷催他赶快出去吃饭,赵槿拉着她的手一起出来。
“你爱吃的面和鸡汤。”俞荷意有所指的说,端起自己的小碗。
“谢谢。”
赵槿先给自己舀了一碗鸡汤,俞荷给他夹了两块鸡肉,帮他搅匀热腾腾的油泼面,夹了一筷子烫好的青油油菠菜。
“快吃。”俞荷将自己碗里的煎鸡蛋也夹给他。
喝汤的赵槿,看着俞荷对自己的厚爱,宠溺一笑,端过自己的碗默默地吃。
看他吃完饭去散步,俞荷叫小谭和顾嬷嬷来和常瑞交接,三个人说她在旁边听着。
最后俞荷去议事厅,见了家里所有侍卫随从丫鬟婆子门房。
“翠梅,翠兰,翠竹,翠菊,春花,秋月,继续在我院里伺候。其他人各司其职,府里所有花销,一月报一次账,月银每月初五按时发放,以后内院所有人皆听从顾嬷嬷安排。”
转回来听见的赵槿一笑,看顾嬷嬷给大家训话,一对一的派活。
“大厨房是关键由郑大掌管,王伯负责采购最新鲜的食材需每日向我报账……郡王妃处事公允,赏罚分明,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办好差,有任何问题随时都可以来找我。”
“是,谨遵顾嬷嬷安排。”
“散了吧!”顾嬷嬷看看快要打瞌睡的俞荷,发出她掌管内宅的第一道指令。
回房,俞荷拿出厨房的采购账本,翻看着常瑞送过来的赵槿一日三餐食谱,和顾嬷嬷商量订下七日菜单,这样采购心里也有底。
“顾嬷嬷,每天给大家增加一道猪肉菜品。肉从我们肉档直接采购。”
“是,奴婢记下了。”
顾嬷嬷和厨房郑大王伯两人沟通商量好,将每日采买猪肉的活派给小谭,小谭每天可以自由出府找朝念他们玩一会儿。
郑大和王伯送走顾嬷嬷,小声道:“我们这个主母厉害着呢!”
“眼疾手快!”
“恩威并施。”
幸好,他们一直有常瑞看管,不敢偷奸耍滑。
常瑞接到赵槿的命令,转天抱着一叠账本,来给俞荷汇报府里的收入来源。
“娘娘,这些矿场,茶园,商船的收入,每年管事们腊月都会回来汇报交账。”
俞荷扫一眼总几百万两的收益,让常瑞将这些都拿回去,“今明两年的账,有劳常大人操心!”
“是。”
常瑞麻利的走了,去巡抚府找赵槿说明,“…郡王妃娘娘,是这么交代属下的。”
“你且管着,我是怕她昨天看了府里的花销,为银钱着急。”赵槿笑道。
“主子真体贴。”却在这里躲着。
十月底,俞荷确定自己怀孕,带着小谭顾嬷嬷去后花园挖地。
“小姐,你明年准备在这块地种什么?”
“种玉米,吃嫩玉米。”
“那我过两天去草原买点牛羊粪,再从养猪场拉点猪粪。”对于吃小谭还是很积极。
“你这样下重肥,那我再套种点红薯洋芋和青菜。”俞荷忍着恶心,笑着说。
腊月初十,赵槿写信给皇爷爷和延州报喜。
谁也没想到,正月初六,太祖皇帝赵章过世,享年75岁,皇太子赵启灵前即位,给先皇守孝治丧。
接到朝廷邸报赵槿安排好府里的事,带着三百亲信去盛京守孝,俞荷由李二娘陪着留守郡王府。
“娘娘,这是王爷留给你的兵符。”经过通报,常瑞带着张仁嘉进来说话。
“这兵符,可以调动郡王府两万亲兵,郡王走时在两国边境加强了守卫,并吩咐我等一旦有异动让我们听你命令。”
“这是亲卫副统领张仁嘉,这段时间都在府里待命。”常瑞向俞荷介绍了张仁嘉的事迹。
俞荷一笑,道:“我知道了,张将军好!”
“末将但凭郡王妃娘娘吩咐。”张仁嘉躬身行礼。
“好。你先去收拾,将家眷也接来府里居住。”
“是!末将先行告退。”
不会儿李香带着芋圆来和俞荷请安,顾嬷嬷安排他们住在自己隔壁。
全府茹素,因为有芋圆在,俞荷看到他每天都要多吃半碗香米饭。
“芋圆,姑姑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?”俞荷挖地累了,旁边和芋圆聊天。
“男孩。是个小猴子。”看着俞荷的小肚子,芋圆认真的说。
小谭顾嬷嬷李香停下手里的活,一起逗他。
“芋圆,你猜猜今天中午吃什么?”
“芋圆,你姑父什么时候回来。”
“芋圆……”
芋圆被大家叫烦了,溜溜的跑去鱼池看鱼。
二月中旬,参加完新皇的登基大典,瘦了圈的赵槿带着人回来,俞荷才跟着睡了一个安稳觉。
赵槿这一觉睡了三天三夜才起,进内室洗了澡,回来又躺着,看旁边睡着的妻子,小心的摸摸她圆圆的小腹,突然感觉到胎动。
孩子在踢他!
赵槿沉寂的眼睛划过一抹喜悦,这是他和俞荷的孩子,他们的孩子。
“小俞荷,你早就准备要给本王生孩子。”赵槿摸摸她带汗的头发,轻笑着说。
“你又算计我。”
哪有,俞荷赶紧装睡。
“皇爷爷知道我有了孩子,他很高兴,听冯公公说他还给小孩子准备了百日宴的礼物。可惜,不能给这个小家伙办满月酒。”
赵槿把手放在俞荷的肚子上,“小猴子乖乖,不要折腾你阿娘。”
他也听说了芋圆的话?宝宝今年出生分明属马,怎么就是小猴子了!
她哪有算计他,他这么想,她那么想,他做他的,她照着自己的意思办事,谁赢算谁。
“不是小猴子,是小马驹。”俞荷笑着说,“醒了就起来吃饭。”
“好。”
吃过饭赵槿去上衙处理公事,俞荷在院子里散步。
现世安稳,岁月静好。
同年八月先皇入葬皇陵,赵槿守孝一月后回到象州,向圣上上书建议提高各级官员待遇,开商路鼓励民间自由买卖。又写了密折,建议控制土地流转,抑制地方豪绅兼并土地。
……
时间一晃而过。
昌平五年三月初,俞荷赵槿带着三
岁九个月大的赵裕回俞家村参加成城的婚宴。
“阿娘,快看大湖,大湖!”赵裕被小谭抱着进来,他不愿意还想外面玩,一手指着后方。
“不是大湖,是大江,水源丰沛,可以行大船。”俞荷挺着肚子来抱儿子,赵裕推着不要。
“阿娘,我会压到弟弟,我自己走。”赵裕让小谭放他下来。
俞荷又怀孕了,现在五个月,怀赵裕的时候她没什么不舒服,这个孩子前两个月天天吐,这个月才稍微好一点。
丈夫放下手里的公务陪她回来。
成城明年要考会试,娶的是杨巡抚的八姑娘杨婉,是邓三婶做的媒。
杨婉自小生活在荆州,十岁后随父母在达州生活,养了一只驼队走河西走廊到西域,前年和小哥在盛京相识,具体她就不知道了。
三月初十,迎亲队坐船到达州码头,三月十八在俞家村举行婚宴。
“娘子,要不要睡一会儿?”赵槿从外面进来,看见儿子偎依在俞荷身边,笑问道。
“不了。我这样坐着舒服。明天就到了,我一切都好。”俞荷说完话赵槿又从冲出去吐。
赵裕看看阿娘,要小谭姑姑抱他出去看看阿爹。
小脑瓜里满都是疑问,怎么阿娘怀孕,吐的是阿爹呢?芋圆哥哥说这是不对的。
终于到了白水镇码头,一下船脚踏实地看着大变样的码头,俞荷什么不舒服都消失了。
“天啊,杨知县居然在这里盖了三栋观景楼,他还造了假山的景,远远看像一座繁华的港口。”
俞荷一路走一路感叹,连俞记小吃店门口都建了画舫,停大船,背后的商铺错落有致一直到王家村的大路。
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这样的盛景,在白水镇也有可能出现了。”
“阿娘!”赵裕被阿爹牵着,只能小跑。
“我们先去你二舅舅的小吃店吃一碗热米皮,再坐马车回去。”俞荷回头看他们。
“好呀好呀。”赵裕跑过来牵住阿娘的手,又回来牵着阿爹,“肚肚饿饿。”
俞荷看着白白胖胖开开心心的儿子,又看着高大成稳的丈夫。
“小鱼,要不要在太婆婆这里住下呢?”
“不要。我要阿娘阿爹。”
夫妻俩听了相视一笑,这孩子没白养。
俞荷赵槿到了小吃店,马三面俞老头唐大丫俞有粮成武赵德芸俞有花俞有丽都在,专门都等着俞荷一家三口来。
“俞荷,豆花米皮吗?”
“小鱼爹,你吃什么?”马三面拉着小鱼的手,问赵槿。
“和俞荷一样。”
第173章
“就是这个味儿。”
听俞荷这样说,大家跟着笑,从小到大俞荷吃东西最香。
“阿娘,米皮好吃。”小鱼吃的满嘴是辣椒,马三面笑着给他擦嘴。
吃过饭,大家一起回家。
俞荷的前院打扫干净,他们一家住前院,小谭顾嬷嬷也一起住。
等新娘子一进门,俞荷赵槿一路坐船到达州,再走陆路回延州。
赵裕七八岁要送进盛京去读书,他们夫妻早早让孩子出来适应。
俞荷的想法是不管他们有几个孩子,等七八岁的时候都送去皇家书院读书,兄弟之间互相帮助,互相陪伴。
赵庆昌平三年封了世子,赵平和李侧妃要求分府居住。
现在周王和邓王妃住周王府,赵庆住东街的世子府,赵平带着李侧妃住西街。
看得出来周王对李侧妃的感情。
赵裕是个开朗的小宝宝,见了周王和王妃恭敬行礼叫爷爷奶奶,逗得两个老人抱着他直笑,恨不得把身上的好东西都给他。
“俞荷,鲲鹏,你们路上辛苦了,院子给你们留着,早些去休息。我们看着小鱼。”邓王妃笑着说,让晴灵给去取她给孙子准备的两箱子玩具。
第二天,俞荷还在睡,周王和邓王妃就带赵裕去马场骑马了。
赵平赵庆也把自己府上的孩子送来,十几个小朋友一起玩。
“阿娘,奶奶这里和我们家不一样。有草原和马帮。”晚上赵裕睡觉的时候一边打哈欠一边兴奋的说。
“小谭姑姑带我骑马,哥哥们都会骑马!”
“明天让你阿爹教你学骑马,你阿爹是骑马高手。”
俞荷看着儿子眼里的羡慕,笑着说。
“好。”
“快睡吧。明天早上叫阿爹早起。”
等赵裕睡着,俞荷回到里间,见丈夫在床内测看书。
“被窝暖和,快上来。”赵槿往旁边挪了挪,夫妻俩说起赵裕学骑马的事。
“放心睡吧,我明天带他去定边,顺便看看你盖的客栈。”
“我也去。”俞荷抱着丈夫的胳膊,“我们慢慢的走,我不会不舒服。这孩子还有四五个月才生呢。”
周王邓王妃一听他们一家要去定边,立刻点了八百亲卫跟着。
太劳师动众,赵槿做主,就在家里马场练赵裕学骑马。
俞荷见了张仁兴夫妻,听他们绘声绘色的将定边城外的客栈四周现在距离了上千人,成了名副其实的边境小镇。
“小掌柜,小镇以我们的云来客栈为名,叫云来镇,寓意客如云来。这两年,朝廷和温岚互市合作,我们客栈的收益涨了数十倍。连带的延州城外的饭馆也很受欢迎。这是这几年的账本。”张仁和将总账给俞荷看。
俞荷大概翻了一下,说了一段鼓励的话,最后说道:“……你们要以自己的安全为重。”
“是,小掌柜。我们有地窖,可以躲。”
俞荷给他们带了礼,张仁兴很高兴带着妻子回去了。
在延州住了两个月,他们动身回万州,取消了今年去盛京的打算。
八月初八,俞荷产下一个五斤重的男孩,用了邓王妃给起的名字,叫赵铭恩,小名恩恩。
赵裕这个小哥哥一下学就来找恩恩玩,有他帮忙看孩子,俞荷能轻松一点,看这两个可爱的孩子,俞荷责任感爆棚。
出了双月子,趁着大家准备给赵铭恩过百日宴,俞荷让顾嬷嬷拿账本来看。
腊月初,在各地奔波的陆锡安回到象州,俞荷请他带着夫人来府里吃饭。
两人都对海上贸易感兴趣,计划明年组织几条船出海看看。
“郡王妃,海上有很多小岛,能种庄稼的我都让人种了,就是有海盗骚扰,偷我们的庄稼。”
“我出钱,招募些愿意去小岛生活的民夫,携带家眷去的也有补助。”
“王妃娘娘说这话就见外了。我这生意本来就有你一半。”
赵槿王玉瑶互看一眼,赶忙别过头。
正好,俞荷将陆锡安给她的玉佩物归原主。
“陆大哥,我从未想过要分你的钱。”
“你这——”陆锡安看看赵槿铁青的脸,连忙将玉佩接过来。
“陆大哥,以后合作愉快。小鱼和恩恩还要仰仗陆大哥帮忙看顾。”
“俞荷——”陆锡安单膝跪地磕头,道:“郡王妃娘娘客气了,以后陆某自当肝脑涂地辅助小世子和小公子。”
俞荷笑着将人扶起来,对王玉瑶笑着说:“我看景衡和景仪被嫂子样的很好。明年送到郡王府来读书吧?”
王玉瑶连忙答应了,他们一介商贾,承蒙郡王妃娘娘厚爱,跟着小世子读书,以后两个孩子也有个好前程。
送走陆锡安一家五口,赵槿抱着俞荷亲。
俞荷见他吃醋,笑着说:“王爷将家里的生计都交由我打理吧。生两个孩子,我觉得可以了。”
“好。万事你说了算。”
昌平六年冬天,俞荷再生下一个男孩,取名赵铭堂,小名糖糖。
六岁的赵裕除了读书习武,每天都要来看两个弟弟。
粮食店雇了人,朝念朝云朝勤朝年四个也来府里跟着夫子读书,平常回去住,过节俞荷会将丹慧杜婆子接进府里团聚。
昌平六年,成城一举考中进士,被朝廷派到永平府下辖的蛇口县当知县,跟着来的还有杨婉和他们的女儿俞睿婕。
俞有地干脆辞官,带着李二娘到象州三里
铺生活,帮忙看着俞荷的三个孩子。
昌平九年,龙龙考中进士正等派官,俞重在一个早晨没起来,去世了。
俞荷赵槿带着三个孩子回来奔丧,成城一家,在盛京娶妻生子的成文带着一家人回来守孝。
有一天,马三面找俞荷说话,说起她不给栽桑树的事。
“俞荷,阿奶要和你道歉……”
俞荷认真的听她说完,也很认真的回她,笑着说:“阿奶,要不是你把握着家族的发展方向,任我胡闹,先不说,我不一定嫁给赵槿有美满的家庭,家里也没有现在这样好……
邓王妃娘娘亲口给我过,她看上我的原因。她也派人调查过我的经历,你知道的,大家族不会无缘无故聘我做他家的主母。我能有今天,全靠阿奶和阿爹的教育。”
俞荷又说起家里几个哥哥都得了功名,都是马三面和俞重的功劳。
“耕读人家,确实比商户之家,要让人看得起,这也是不争的事实。
有你和阿爷把关,我们家才成了现在村里数一数二的大家族,并且兄弟姐妹友爱和睦。这都是您和阿爷教得好。”
俞荷说着眼泪如注,想起阿爷,她再也不能和爷爷一起去下网了。
“我这一辈子,顺风顺水,也多亏你们小辈都争气。”多亏她给自己找了一个好丈夫,马三面跟着哭,又说:“俞荷,你现在出息,照顾着家里一点。”
“阿奶,大家一起努力。”
“你说得对。要什么,还是要靠自己。”马三面擦干眼泪,笑着说。
没过两月,马三面跟着在六月初一离世,俞家一连办了两场丧事。
赵槿回去办公,俞荷带着赵裕赵铭恩赵明堂在俞家村陪着父母兄弟生活。
成文妻子是文渊阁大学士白永的嫡女叫白莹莹,生了两个女儿,一个五岁,一个两岁,大的叫睿丽,小的叫睿涵。
成武赵德芸家第一胎是儿子叫睿安,又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分别叫睿玲和睿哲。
通常是睿安带着几个孩子不是去桑园爬树,就去小河里抓鱼,每天玩的是灰头土脸。
连爱干净的赵裕都跟着玩的乐不思蜀,这小子胆子非常大,竟然留了一份书信,私自坐船去延州看爷奶了。
赵槿来接他们回去,没见长子,一问才知,他和睿安去延州了。
“要不,明年送他去盛京读书?”赵槿和俞荷商量着,皇伯伯对他很好,可赵裕也得和皇伯伯的孙辈们处好关系。 :
“要送就三个孩子都送去盛京。我看皇伯伯有意让父王母妃回京颐养天年,他们正好看孩子。”
赵启得位正,作为皇帝可谓宽厚仁和,轻徭役免赋税对百姓好。
他制定了严格的王位继承制度,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可以说非常温和。
昌平十年,周王带着邓王妃回到盛京周王府,九岁的赵裕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,开始和祖父祖母一起生活。
俞荷和赵槿过起了两人世界。
“娘子,这就是你的目的?”将孩子打包给父母带,抛下他,一个人出去浪。
“当然,女人三十一枝花,正是搞事业的好时候。明天,我要带着小谭出海遨游。”应该大半年她们都会在海上飘。
俞荷在小岛上开垦了一片土地,种了一地的西瓜,秋天,瓜果成熟的时候,坐船一路到盛京港口,来看公婆和儿子们。
“阿娘,你被晒黑了。明年别去了吧。”懂事的赵裕和爷奶把俞荷带回来蜜甜的瓜果送进宫,回来拉着俞荷的手说。
“小鱼,阿娘喜欢出海,喜欢种地,就像你喜欢骑马是一个道理。阿娘很高兴你知道心疼阿娘和阿爹。”俞荷将大儿子背在背上笑着说。
“和祖父祖母在一起有没有想阿爹阿娘?”
“想呢。”赵裕默默地在阿娘背上流眼泪,刚开始进御书房读书的时候,大家不认识他,鸿三叔家的哥哥欺负过他,被他打了还和宫里的娘娘告状,阿奶可不是吃素的当即就找到宫里理论,还惊动了皇爷爷。
“弟弟们听话吗?”俞荷等儿子情绪缓过来,才问。
“听话。二弟带三弟在家玩,我回来都抢着跟我。”赵裕话音里都带着笑。
“阿娘,我是大孩子了,你背弟弟们。”赵裕挣扎着要下来。
“再让阿娘背一背。小鱼是阿娘和阿爹的长子,阿娘和阿爹最爱小鱼。”
“嗯。儿子知道的。”各地藩王的嫡子都要送到盛京来读书,二弟三弟本来可以留在爹娘身边,阿爹阿娘却让他们小小年纪就跟着自己,陪着他。
俞荷背着儿子去公婆的院子,看恩恩和糖糖在花园里荡秋千,周王邓王妃寸步不离的守着,两个孩子笑的无忧无虑。
俞荷背着赵裕过来,兄弟俩立刻放弃了荡秋千,朝他们跑过来。
“阿娘!”
“大兄!”
看儿媳妇和三个孙子相亲,邓王妃带着周王回去了。
“阿娘,你试试秋千,很好玩的。”赵裕拉着俞荷坐在秋板上,领着两个弟弟送。
俞荷笑着坐好,刚开始低低的来来回回荡,突然她站了起来,双腿屈曲用力,秋千荡的越来越高。
“阿娘,好厉害!”赵裕惊讶的带着两个弟弟看傻了眼。
转天俞荷带着三个孩子去看了师傅师娘。
又休息了几天,俞荷精心的和长子做了买卖计划,娘四个换了一身便装,去南街自家杂货店门外——摆摊,卖香蕉苹果梨和甘蔗菠萝,烤红薯,用红瓤脆甜西瓜招揽客人,生意火爆。
周王邓王妃在楼上喝茶,看着底下的娘四个忙生意。
“看见俞荷,不知道为什么我就高兴,都能多吃半碗饭。”邓王妃笑着和丈夫说。【你现在阅读的是:猫和我小说网 www.maohewo.net】